人生謝幕 掌聲響起,這三件事才是關鍵 作者:鍾影 Nico


最近看了一篇短短的影片,是由《江山不留與後人愁》作者——陳明正律師所分享的內容。他提到,傳承的帝王之路有以下三項關鍵:

  • 遺囑 —— 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封情書
  • 保險 —— 留愛不留債,用生命創造價值
  • 信託 —— 生前意志延伸到你離開地球之後,用信託的觀念、要求與做法來貫徹你生前的安排

對陳律師的說法,我非常贊同。這也是我想透過本文分享的核心思想:在人生謝幕之前,有三件事特別值得重視,那就是——遺囑、保險與信託(基金會)


深耕20年的體悟

我從事保險與信託規劃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對於這些工具如何幫助人們安排人生後段、保障家人、落實傳承,實在感觸良多。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信託2.0,已逐漸成為重要的財富規劃工具。特別是在安養信託方面,政府更是不遺餘力地與銀行合作推廣,目前信託規模已經達到14.5兆元。其中,其實也包含了許多與保險結合的應用方式


【遺囑 + 保險 + 信託】:強大的理財傳承組合

其實,遺囑+保險+信託是一個極具威力的財務策略。不論是東方或西方國家,若能妥善規劃,不但能有效避免家族爭產糾紛,更能為下一代創造免稅的財富

實現「富過三代、六代」其實並非難事。許多知名人物如洛克斐勒、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李嘉誠等,都是這樣規劃資產的經典範例。


談談美國如何透過保險實現節稅

以美國為例,由於美國是一個稅務負擔沉重的社會稅務律師與會計師經常會與保險業務員、經紀人合作,採用合法的避稅方法來協助客戶節稅。其中,使用人壽保險作為節稅工具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許多州早在多年以前,就已提供相關的稅務優惠政策。例如:

  • 不可撤銷人壽保險信託(ILIT)
  • 王朝信託(Dynasty Trust)

這些設計具備以下幾個關鍵優勢:

  • 保單內所賺的利息或投資收益完全免入息稅
  • 受保人去世時的理賠金額完全免入息稅
  • 若受保人在生前非保單擁有人,去世時的理賠金也可完全豁免遺產稅
  • 保單現金價值與給付可免於訴訟與債務追償,保密性高,可有效達成節稅目的


台灣人壽保險的六大優勢

在台灣,人壽保險同樣有不少具體好處,包括:

  1. 壽險金額不列入遺產總額課稅(依《遺產與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與《保險法》第112條)
  2. 壽險給付免納所得稅(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7款)
  3. 合法節稅可達上億元(配合《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每戶可豁免達4,490萬元)
  4. 指定受益人制度:不受《民法》特留份與應繼分限制,可依自己意願傳承
  5. 可分期給付:有效避免財富浪費與家庭紛爭
  6. 預留稅源工具:保險金快速到位,解決遺產稅繳納壓力

這六大優勢,使得壽險不只是保障工具,更是資產傳承的槓桿利器


信託:打造更穩定、彈性的財富傳承架構

信託制度近年在台灣蓬勃發展,特別是在照顧身心障礙者、年幼子女與長期規劃教育金、醫療金方面,表現亮眼。

例如,我們可以:

  • 保險金納入信託中管理,依照設定的條件分期撥付
  • 透過遺囑指定監督人員,確保信託執行符合立意
  • 設定給付條件,保障資金合理運用、減少浪費與爭產風險

這些都能讓傳承的過程更穩定、更符合立意,也讓財產真正「用在對的人、對的地方、在對的時間」。


結論:三大工具整合運用,傳承事半功倍

綜合來說,遺囑、保險與信託是目前最核心的財產規劃三大工具,整合運用更能達成:

  • 保障資產安全
  • 避免家庭爭產
  • 合法有效節稅
  • 跨代穩健傳承

其中:

  • 遺囑:明確財產分配與受益人,降低家族紛爭
  • 保險:快速給付、合法免稅、兼具槓桿與投資功能
  • 信託:長期保全資產、彈性給付,照顧特定族群的穩定收入來源

如果再加上專業財顧或信託顧問的協助,更能量身打造個人化的傳承設計。


重點提醒

在西方,有些情況下信託可以取代遺囑,但在台灣法律架構下,仍應優先立下有效遺囑。若能再搭配保險+信託工具,進行長期安排與靈活配置,就是對家人最實際的保障。


最後的提醒與共勉

無論你現在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提早規劃最後一哩路,永遠是對家人最有價值的禮物。

如同一句經典名言所說:

「沒有規劃失敗,是失敗在沒有規劃。」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自己與家人的未來安排,誠摯邀請你持續關注我們,獲得更多財富規劃、保險與信託實務分享,讓我們一起把人生的掌聲留到最後一刻,毫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