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緒泥沼:小芬的陽光練習簿

 

是不是有時候,突如其來的一股低落情緒,就像烏雲般籠罩著你,讓你整個人提不起勁?別擔心,這種感覺很多人都有過!今天,輕時光要跟你分享小芬的故事,看她是怎麼在情緒低潮時,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練習簿」,一步一步把自己拉回來的。


目錄

  1. 情緒低潮,不是你的錯!
  2. 小故事:小芬的藍色星期三
  3. 專家說法:情緒調節的科學之道
  4. 輕時光撇步:小芬的自救清單
  5. 常見問答

情緒低潮,不是你的錯!

我們都會有感到情緒低落的時候。也許是工作不順心,也許是跟家人朋友鬧彆扭,也或許只是天氣陰陰的,心情就跟著down下來了。這種感覺很正常,它像身體的感冒一樣,需要被看見、被照顧。根據2024年台灣心理健康協會公布的「國人情緒健康調查」,有近七成民眾表示曾有輕度至中度情緒困擾的經驗,這說明了情緒低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你絕對不是孤單一人。重點是,當這股烏雲來襲時,我們該怎麼為自己找到一絲光亮呢?


小故事:小芬的藍色星期三

小芬是個熱愛生活的上班族,平時總是活力充沛。但這週,她卻被一股莫名的低落情緒籠罩著。從週一開始,她就覺得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工作效率變差,連平時最喜歡的咖啡廳,對她來說都失去了吸引力。手機裡訊息響個不停,她卻連點開的力氣都沒有,只想一個人靜靜地待著。

「我這是怎麼了?是不是生病了?」小芬看著鏡子裡眉頭深鎖的自己,感到一絲慌亂。她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她必須想辦法自救。她想起之前在**https://Easytimes.tw「輕時光」粉絲專頁上看到很多關於心靈成長**的文章,也許能從中找到一些幫助。


專家說法:情緒調節的科學之道

在輕時光的網站上,小芬找到一篇關於情緒調節的文章,裡面提到許多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專業見解。原來,我們的情緒就像天氣一樣,有晴有雨,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面對」和「管理」。

許多研究指出,當我們感到情緒低落時,大腦會分泌較少的血清素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與我們的快樂動機息息相關。因此,透過一些特定的行為思維模式調整,我們可以幫助大腦重新平衡這些物質。

例如,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身體活動正念練習社會連結是有效提升幸福感、降低憂鬱焦慮的關鍵。此外,學習辨識情緒接受情緒,並進行建設性的問題解決,也能有效幫助我們走出情緒困境。這說明了,情緒調節並非只是「想開一點」這麼簡單,它其實有許多科學依據的方法可以遵循。


輕時光撇步:小芬的自救清單

看完了專家的建議,小芬豁然開朗。她知道,這場「情緒感冒」是正常的,而且她有能力讓自己好起來。她決定從輕時光提供的這些不費力自救清單中,挑選幾項開始執行:

  1. 動起來,甩掉壞心情:雖然一開始很抗拒,但小芬還是勉強自己去家附近的公園散步20分鐘。她沒有特別設定目標,就只是慢慢走,感受微風吹過臉龐。當她回到家時,身體雖然有點累,但心情卻明顯輕鬆了一些。原來,運動真的能幫助大腦分泌快樂激素
  2. 擁抱陽光,補充能量:小芬發現,最近她總是待在室內。她開始每天早上拉開窗簾,讓陽光灑進房間。有時候,她會特地走到陽台,感受陽光的溫暖。曬曬太陽,不僅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也讓她的心情跟著開朗起來。
  3. 和信任的人聊聊:小芬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她的好閨蜜,告訴她自己最近心情很差。閨蜜沒有評判,只是靜靜地聽她說,然後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安慰。「傾訴」的過程,讓小芬覺得胸口那塊沉重的石頭被挪開了,情緒也得到了釋放
  4. 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儘管情緒低落時什麼都不想做,但小芬還是列出了一張「讓我開心的事」清單。她嘗試了清單上的第一項:「泡一個舒服的熱水澡」。當溫暖的水包圍著她,身體放鬆了,心也跟著安定下來。
  5. 寫下情緒,理清思緒:小芬買了一本漂亮的筆記本,開始練習寫日記。她把所有的負面情緒、混亂的想法都寫了下來。當那些模糊的感覺變成具體的文字時,她發現自己更能理解面對這些情緒,而不是被它們牽著鼻子走。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小芬發現自己越來越能掌握情緒調節的訣竅。雖然情緒低潮偶爾還是會來訪,但她不再感到無助,因為她已經有了自己的**「陽光練習簿」,知道該怎麼為自己找到出口**。


常見問答

Q1:情緒低潮時,我該勉強自己振作嗎? A1:不需要勉強自己假裝快樂。重要的是承認並接受自己的低落情緒。你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感受,然後再慢慢引導自己去做一些能幫助情緒恢復的事情。過度的壓抑反而可能造成反彈。

Q2:如果我不想跟別人說,自己可以怎麼辦? A2:如果你不想傾訴,可以試試寫日記,把內心的想法和情緒寫下來。或者進行正念冥想深呼吸練習、聽輕音樂、畫畫等藝術創作,這些都是很好的自我療癒方式。

Q3:我需要去看醫生嗎?什麼情況下該求助專業? A3:當你的情緒低潮持續兩週以上,並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睡眠,甚至出現自傷絕望的念頭時,就應該立即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專業協助。尋求專業幫助不是軟弱,而是愛自己的表現。

Q4:聽說吃某些食物可以幫助情緒,是真的嗎? A4:的確,均衡飲食情緒穩定很重要。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核桃)、B群維生素(如全麥麵包、深綠色蔬菜)、色胺酸(如牛奶、香蕉)和益生菌(如優格)都被認為有助於改善情緒。但食物並不能取代專業治療,只能作為輔助。


希望小芬的故事能給你一些力量,當情緒烏雲來襲時,別忘了你並不孤單,而且你擁有讓自己好起來的力量!如果你想找到更多關於情緒調節心靈成長的資訊,隨時都可以到我們的粉絲專頁**https://Easytimes.tw**逛逛喔!